“转贷降息”换马甲,中介鼓吹“用银行贷款还网贷”,别轻信

数据青年小编2个月前 (02-20)热点新闻66

  来源:北京商报

  记者:李海颜

  “转贷降息”余烬复燃,近日,不少贷款中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用银行贷款置换网贷的帖子吸引借款人注意。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贷款中介声称与银行内部有合作,能够根据借款人负债金额、工资、社保、资产等个人情况申请利息相对较低的银行信用贷、抵押贷,归还高息网贷,利率3%—9%,但需要收一定的手续费。

  事实上,这类操作本质仍是一种利用不同贷款利差的“转贷降息”生意,而这背后潜藏着短期内资金压力增大、贷款诈骗、个人信息泄露、个人信用及法律等多重风险。

  中介营销贷款置换

  “网贷利息高,账户数多,期限短,还款压力大,如果想改变这种情况,可以把网贷换成银行贷款”,近日,社交平台上有不少贷款中介发布用银行贷款置换网贷的帖子,即通过办理相对低息的银行贷款归还利率较高的网贷,以此吸引借款人注意。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贷款中介主要是根据借款人负债金额、工资、社保、资产等个人情况,帮助其办理银行信用贷、抵押贷,利率在3%—9%之间。

  “我们跟100多家银行有合作,像国有银行、农商行等”,一家公司位于杭州的贷款中介介绍,借款人需要提供征信报告、社保公积金、个人收入、学历等资料,根据个人情况匹配银行信用贷款,利率在3%—4%左右。

  银行信用贷款利息视借款人个人资质而定,若借款人网贷欠款高、收入相对低,利息也会随之提高。一家公司位于北京的贷款中介表示,“收入越高利息越低,如果网贷负债较高、收入金额较难覆盖月还款,申请银行信用贷利率为7%—9%,如果个人资质较好,公积金基数较高,利率在3%—5%”。

  若借款人网贷笔数多负债过高,收入、公积金基数低,且有逾期记录,贷款中介则会推荐办理银行抵押贷款。“如果有车子可以做抵押,把网贷还了征信养养,后面再做信用贷利息就低,车抵贷利率为4%—9%”,另一家公司位于上海的贷款中介说道。

  谈及用银行贷款置换网贷兴起的原因,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这背后既包括银行贷款“价格战”,也包括一些贷款中介的推波助澜。此外。对于借款人而言,在贷款利率逐步下行的大环境之下,曾经的借款利率“高位站岗”也使其产生了“降息”的心理。从现实层面来看,这种做法确实会存在一些风险,风险往往会出现在借新的部分。

  利差背后潜藏陷阱

  用银行贷款置换网贷实际利用的是不同贷款之间的利差。前述公司位于北京的贷款中介介绍,网贷利率大概是18%以上,银行贷款通过中介渠道办理利率最高为9%,置换能省不少利息。

  不过,大多数网贷的借款人通常是此前个人资质达不到银行贷款申请条件转而申请利息相对较高的网贷,贷款中介如何确保已申请网贷的借款人能通过银行的贷款审批?

  “我们是银行贷前手续合作的机构,负责筛查客户情况,借款人如果资质合格,银行人员会到我们公司为客户办理”,前述公司位于上海的贷款中介表示,车抵贷对借款人网贷记录的要求不太严格,只要网贷笔数不是太多就能通过,如果不能通过,该公司也有合作的专做车抵贷的资金方,但此种利息较高,利率为15%。

  为顺利通过银行贷款审批,亦有贷款中介声称,私下能够帮助借款人补足审批资料,“我们走的是线下审批,用的是银行客户经理贷款的内邀码,前期资料不足可以给您补齐,征信报告的‘短板’也可以给您‘美化’一番,负债高点也没事,客户经理可以写个推荐资料,走软性审批,确保您贷款能批下来。”另一家公司位于北京的贷款中介说道。

  不过,贷款中介口中的贷款增信方式并未得到银行方面认可。一家股份制银行个贷部门人士透露,不存在贷款中介所说通过内邀码、客户经理撰写推荐材料、不符合资质也能通过贷款申请的可能。银行有严格的贷款审批制度和风险控制体系,审批过程是基于客观的标准和流程,对借款人的资质进行全面、严格地评估。银行客户经理的推荐材料也是在借款人符合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对借款人的优势和特点进行说明,而不是无原则地推荐不符合资质的人。贷款中介声称有内部渠道帮助不符合资质的人通过贷款申请,往往是为了骗取借款人的钱财或诱导借款人陷入诈骗陷阱。

  “银行从未与任何中介合作进行办贷,不存在任何的内邀码、内部推荐,也未以任何形式收取手续费。”一家国有银行北京分行相关人士也表示,银行贷款申请流程是客户通过银行官方的电子银行渠道或者通过线下营业网点提交贷款申请,并提交相应的贷款申请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证明、收入证明、交易证明等。贷款审批通过后,客户通过银行指定的渠道进行签约及用款。

  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悦指出,如果中介帮助借款人合法补充真实的收入证明、资产证明等材料,确实有助于提高信用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这种做法是合理的,但如果中介通过伪造或夸大资料来提高信用评分,则属于违规行为,不仅不合理,还可能涉及法律风险,若银行发现资料造假,可能会损害借款人的信用记录,进而影响未来的贷款申请。

  “转贷降息”的多重风险

  事实上,所谓的用银行贷款置换网贷本质是一种“转贷降息”生意,此前在存量房贷利率偏高时期,不少贷款中介就曾诱导消费者将房贷转为经营贷,而这背后也暗藏着短期内资金压力增大、贷款诈骗、个人信息泄露、个人信用及法律等多重风险。

  而这样的生意也并非免费,贷款中介通常收取审批贷款金额1%—3%的服务费。前述公司位于北京的贷款中介表示,“我们走的都是银行特批,当天就能放款,但做贷款不是免费的,要收取审批金额3%的服务费”。

  前述一家公司位于上海的贷款中介也介绍,借款人都是和银行签订贷款协议,和中介有业务合同,办理转贷业务需收取1%—2%的服务费用。

  这意味着,若银行贷款未能办理成功,借款人可能会损失手续费。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即使银行贷款办理成功,若借款人收入、还款能力不足,后续也可能存在违约断贷风险。

  前述股份制银行个贷部门人士表示,转贷后资金用途违规,一旦被银行发现,借款人面临贷款提前收回、承担违约责任和个人征信受损的风险。经营贷、消费贷等期限通常较短,月供还款压力大,借款人可能因短期内资金周转困难,导致资金链断裂。

  严重者还可能涉及贷款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此前就有村镇银行发布关于防范不法贷款中介的风险提示称,不法中介打着金融咨询、策划的名义,对客户进行包装,通过伪造经营材料、假借经营实体等手段,协助不符合贷款准入条件的消费者申贷,此行为涉嫌骗取银行贷款,消费者可能会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而在代办过程中,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件、手机号码、通讯地址、家庭状况等涉及个人隐私的敏感信息,可能因对个人信息保护不到位,导致信息泄露,甚至非法对外出售或恶意使用个人信息,严重侵犯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虽然监管部门、银行持续提示风险,但“转贷降息”现象仍屡见不鲜,苏筱芮认为,这是由于背后推波助澜的贷款中介往往不属于持牌机构,也可能不属于金融机构的合作方,因此在管辖与打击上的力度较持牌机构来说有所欠缺。此外,从过往行动来看,由于此类贷款中介分布较广且通过社群渗透的方式比较隐蔽,因此对于打击举措来说面临较大挑战。

  苏筱芮建议,从司法层面明确这类行为的定义及范围,对于主观故意、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并实施帮助作假、教唆的中介予以严厉司法打击,同时也需要通过社交平台等渠道加大对“转贷降息”潜在风险及危害的科普,鼓励消费者主动举报打着“银行”幌子或冒充银行合作方诱导“转贷降息”的相关行为。

  “‘转贷降息’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法律和财务问题。鉴于监管环境日益严格,建议借款人加强对贷款条款及其风险的认识,仔细审阅贷款合同,确保对所有条款和潜在风险有充分的理解。应通过合法途径改善债务结构,并对中介所宣传的快速解决方案持谨慎态度,以避免因追求低利率而陷入风险之中。”王德悦建议道。

““转贷降息”换马甲,中介鼓吹“用银行贷款还网贷”,别轻信” 的相关文章

理财产品规模重回30万亿

  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慈玉鹏 北京报道   11月以来,伴随着理财净值修复,权益市场略有降温,理财产品市场规模重回增长区间,累计已超过30万亿元。   此前一段时间,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和创设新的货...

环球下周看点:超级央行周重磅来袭 美联储最青睐通胀指标出炉

  来源:财联社   下周美联储将发布年内最后一次利率决议,美股在创下新高后面临考验。此外,日本、英国、俄罗斯、泰国、菲律宾、挪威和瑞典等央行也将做出利率决定。   科技股大幅上涨推动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本周首次突破20000点关口,这是美股的...

中加基金固收周报︱政策验证期市场震荡特点持续

  市场回顾   上周A股主要指数涨跌不一,交易情绪高位下降。   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通信、电子和银行表现相对较好。   A股主要指数周涨跌幅(%)   申万一级行业周涨跌幅(%)   宏观数据分析   2024年1-11月一般财政...

2024年货币政策委员会最后一场例会,定调出现几大变化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调整后的首个例会。   近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4年第四季度例会(下称“四季度例会”)召开,在研究下阶段货币政策思路时,会议表示,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   与三季度例会内容...

业内专家解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来源:金融时报   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业内对此关注度很高。近期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提醒,要避免对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过度解读。   “大家一提到适度宽松,就想起2008年下半年到2010年底适度宽松...

高密惠民村镇银行被罚24万元: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

  1月10日金融一线消息,中国人民银行潍坊市分行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公示表显示,高密惠民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被罚款240000元。   董某吉(时任高密惠民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副行长)对高密惠民村镇银行有限责任...